根據市政府辦《關于做好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現將我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報告如下:
一、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統籌推進法治財政建設。將法治財政標準化管理指標考核作為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重要抓手,根據省財政廳法治財政標準化管理工作要求,細化分解各項指標,推動法治建設工作的落實。
(二)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貫徹落實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修訂《淮安市生態文明及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按規定履行公開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集體研究、備案等程序。應用公平競爭審查大數據平臺開展增量審查和存量清理工作,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對涉企政策文件進行專項清理,對部分年代久遠、已經不符合目前社會發展需要的文件宣布失效。
(三)穩妥處理涉法涉訴事務。積極開展法制審核工作,切實加強對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答復、政府采購投訴處理等事項的法制審核。構建行政爭議化解機制,準確把握三個關鍵環節,做到事前防范、事中化解、事后跟蹤,采用柔性手段化解爭議,未發生行政復議被改變和行政訴訟敗訴情形,有關經驗做法在省財政廳簡報予以刊發。
(四)落實普法宣傳責任制。落實“八五”普法規劃,制定財政宣傳月工作方案,督促落實“誰執法誰普法”主體責任制。充分利用國家憲法日、財政法治宣傳月、法律法規頒布實施日等時間節點,創新形式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制作《漫說會計法新修》短視頻在全省“財法同行”活動中予以展播,邀請市依法治市辦領導以《新時代法治與法治思維》為主題開展財政講壇,組織參加法院旁聽庭審,提升財政干部法治素養,營造財政法治建設濃厚氛圍。
(五)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動態調整權力清單,印發《淮安市財政局行政權力清單》。貫徹落實省財政廳行政處罰裁量權實施辦法、財政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和局“兩張清單”,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按照統一部署,組織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宣布廢止年代久遠、已經不符合目前社會發展需要的文件。
(六)深化財政集成獎補改革。深化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鍵支付的工作機制,有效解決財政獎補領域“政策信息不對稱、獎補標準不透明、服務審批不規范、辦理時限不確定”的頑瘴痼疾,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提升財政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增強企業和群眾對改革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二、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局領導帶頭組織法治思想學習和宣講,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批示精神,不折不扣執行市委關于全面依法治市的決策部署。落實黨組中心組學法制度,全年共集中學法4次。在法治建設中做到“四個親自”,加大重要工作部署推進和重大問題研究解決力度,對重大行政決策、行政執法、行政復議應訴等工作狠抓落實,壓實壓緊法治主體責任。
三、存在不足
法治工作與業務工作有機結合緊密度有待提升;在難點工作上仍需深化協同,部分跨部門、跨領域工作需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創新思維和舉措不夠多,在挖掘培育財政法治特色亮點工作上仍需深化突破。
四、2025年主要安排
一是堅持依法深化財政改革。有序推進市區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市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確?;鶎迂斦椒€運行。深入推進零基預算改革,完善市級財政支出標準等配套制度,將零基預算改革要求落細落實,加速推進改革落地見效。打好涉企政策組合拳,充分利用市級工業強市、商務流通發展專項資金政策,促進產業經濟發展。繼續優化完善財政金融政策,發揮普惠金融風險補償基金引導撬動作用。加強風險共擔合作,利用風險分擔、獎補貼息等政策,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推動政銀產品持續落地增量,持續放大政銀產品扶持實體經濟成效。
二是不斷提升法治監督效能。強化財會監督,進一步完善財會監督體系和工作機制,依法依規加強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的財政、財務、會計活動的監督。強化重點領域財會監督,緊盯重點項目、重大資金、重要環節,持續性開展重大政策執行監督以及財經紀律問題整治,保障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理處罰和通報曝光。優化財會監督方式方法,推動財會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發現問題與推動整改一體推進,形成監督合力。提高財會監督實效。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審計監督,鞏固和深化審計整改成效。
三是強化財政法治保障措施。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做好財政法治培訓工作,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帶動財政干部模范踐行。加強財政法治基礎研究,加大對下指導力度,統籌公職律師人才隊伍,妥善處理疑難共性問題,打通財政法治建設堵點痛點。貫徹“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積極創新普法方式,強化普法成果運用,持續開展財政法律法規與其他重要法律的宣傳解讀。